做個可以跟孩子道謝和道歉的真誠父母
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接受著很多人的幫助,才能享有舒適而便利的生活。這種該感謝卻不一定真的有感謝的機會時,我們透過對社會的貢獻與付出,讓自己的獲得,可以跟給予達到和諧的平衡,才不會得之有愧。
在我們接觸的到,甚至接觸不到的人群中,也許因著我們的有意或是無心,而對別人造成過傷害,這些或輕或重的傷害,我們也不一定有機會道歉。為了讓自己盡量減少對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謹言慎行,是我們可以做到的自律。
道謝與道歉,是很容易就發生的狀況,但是,你是一個會跟孩子道歉和道謝的真誠父母嗎?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跟父母會發生嚴重的衝突,有一個很大原因,不單是孩子覺得父母不瞭解自己,而是他們突然發現父母「原來很假」。
說是一套做是一套的父母很假;只會要求孩子,自己卻做不到的父母很假;明明自己做錯了,卻死不認錯的父母很假;說不在乎孩子考試成績,但孩子考得不好時卻被父母修理或羞辱的父母很假,諸如此類的驚訝發現,會讓孩子混亂與挫折。比較聰穎的孩子就會開始找父母的漏洞鑽;比較駑鈍的孩子只好先放棄自己,因為青春期的身心靈已經夠混亂了,孩子實在無法再面對很假的父母。
父母不是神,是人,是人都有假面,那是因為要適應不停變化的外在的武裝。但是父母不應該拿假面來對待天性善良的孩子,你在工作上的交際應酬、爾虞我詐的那些社會互動,也許你可以跟孩子分享這些經驗與過程,但不是用那一套來教養孩子。
真誠的父母,才會養出真誠的孩子;會道謝與道歉的父母,孩子才知道在受人幫助時要道謝,造成傷害時要道歉,還要善後。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那年跟長子聊到讀者跟我詢問的問題,我說:「有些父母都說自己很公平,但孩子卻一再反應他覺得父母偏心,等到孩子青春期不聽話,父母就完全放棄。再把愛與寄託放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等到小的孩子也到了青春期不聽話時,父母就慌了!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放棄他,到底是孩子傷害了父母?還是父母傷害了孩子?」當時讀國二的長子說;「他們明明就是在互相傷害啊!」
我說:「哥哥,你說對了!很多父母以為自己很愛孩子,但是當孩子在青春期時,父母沒有適當的溝通方式與管道時,面對孩子的怒吼或不聽話,父母就以孩子很叛逆來放棄孩子,其實孩子的心,會很受傷,他們甚至會懷疑父母的愛,根本就是假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關係,每對父母跟親子之間,多少都會產生摩擦與誤會,所以需要真誠的溝通與交流,才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
昨夜,我請讀高一的長子幫忙燙蝦子,他拿起漏勺說;「做事要用腦筋想方法﹗」接著就把洗好的蝦子經過漏勺後整碗放進熱水中。看見他的舉動,我突然煩躁的生起氣來,接著我們有一連串的爭執與討論,最後我說:「哥哥,對不起﹗媽媽不知道為什麼當我看到你把碗裡的整碗蝦子和水一起倒進熱鍋裡時,會覺得很髒﹗明明那蝦子是洗乾淨的,就算有些水也是乾淨的水,但我卻覺得那個水很髒而不高興的跟你發脾氣﹗」長子說:「媽媽﹗我也會覺得蝦子水很髒,但是水在鍋裡煮也一起消毒了﹗下一次我們就先把水瀝掉就好了﹗我剛才只是覺得這樣下鍋比較不會被濺起的水燙到。」
常常請孩子幫忙做家事,原來可以找到優化工作的方法,真誠的跟孩子說出心中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孩子才知道為什麼父母的情緒會突然有起伏。在教養與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更了解自己﹖也更成熟與睿智了呢﹖
我常常謝謝孩子來當我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存在,激發我蘊藏的潛能與鬥志,讓我可以展現出愈來愈多元與睿智的自己,我也常常跟孩子道歉,在做錯事或是自己不小心敷衍他們的時候,因為我只是一個犯錯也需要被原諒的平凡人。
因為道謝,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對父母有價值、有幫助,而會喜歡自己;因為道歉,孩子知道父母也會犯錯、也會疲倦、也會需要家人的包容與諒解,同時給予必要的關懷和協助。
地球有七十幾億人口,跟你住在一起的有幾位呢?如果面對家人,都不能敞開心胸呈現最真實與真誠的一面,那不是枉費了相處一室的緣分嗎?
所有教養問題的解答,其實就存在自己和孩子的相處與互動上面。父母要勇敢而誠實地做自己,想要要求孩子,就要自己先做到,做孩子的榜樣是父母的功課。
如果覺得自己以前的教養很失敗,就跟孩子道歉,承認錯誤,親子再擬定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孩子從來就沒有真心想要傷害父母,但父母卻先自己放棄了孩子,到底,誰受的傷害比較嚴重?父母跟孩子,一定要弄得兩敗俱傷嗎?
相愛容易相處難嗎?但是,難相處的人,真的不是相愛!
#教好孩子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
#尚瑞君著有《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